会议专题

华南二叠纪硅质岩展布特征与成因差异

硅质岩是一类重要的化学沉积岩,华南地区二叠系硅质岩极其发育,根据其沉积环境及赋存形态,可以分为结核状硅质岩和层状硅质岩两类。非层状硅质岩形态多不规则,一般呈结核状、透镜状、瘤状及条带状赋存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燧石条带多与灰岩层面平行,而结核体可以切穿岩层层理。碳酸盐型台地灰岩中广泛产出的燧石结核及条带,在下扬子地区主要分布于栖霞组,上扬子地区分布于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层状硅质岩发育于华南碳酸盐台盆之内。下扬子地区薄层状硅质岩主要是孤峰组、和大隆组中的放射虫硅质岩和海绵硅质岩,上扬子地区分布于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的灰黑色硅质岩与灰岩、炭质页岩、粘土岩共生。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二叠纪硅质岩,既有热水成因,又有生物成因,以及两者混合作用,部分地区硅质岩受到强烈的热水沉积作用,与火山活动及切穿盆地基底的同生断裂关系密切。大型同生断裂在硅质沉积过程中有两种作用,一是控制盆地空间展布、几何形态、硅质岩的形成与分布,二是作为硅质热水活动、运移、传输的通道和枢纽。

硅质岩 展布特征 岩石成因 断裂构造

姚旭 周瑶琪 李斗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758-759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