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及邻区前寒武纪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与找矿

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条带状磁铁矿建造,是由沉积作用加火山活动,并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这类矿床与伴随大陆根形成的最古老的陆壳形成过程有关,地球上最早期的陆壳从原始地幔中分离出来的时候,Fe–Mg强烈分离,Fe元素为易熔组分,主要进入古老陆壳,Mg元素则为难熔元素而残留于亏损地幔中;形成时代主要是太古宙–古元古代,属于火山–沉积变质型,广布于前寒武纪陆块、或陆块边缘,如印度、西伯利亚、华北陆块等地的BIF矿床。华北陆块侏罗纪之前属于中朝地台,经过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后分化为两个单元:西部克拉通和中东部造山带;伴随新生代裂谷作用发育,进一步分化为西部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和东部裂谷。可能正是由于中新生代华北陆块的破坏,才使华北中东部地区原来位于深部的迁安群出露,使其中的含铁建造成为有经济价值的矿床;同时,可以肯定现今华北西部陆块—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有迁安群等条带状铁建造存在。在兴都库什–帕米尔–西昆仑地区是伴随卷入青藏高原隆起而卷入的“老物质新结构”新生代造山型岩石圈,原先深部的布伦阔勒群等被带到浅部地表,因此现今相对完整的古老块体是重要的找矿区。

铁矿床 成矿规律 找矿标志 地质特征

邱瑞照 谭永杰 周肃 祁世军 肖庆辉 高鹏 陆贵龙 冯瑶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成都

中文

906-907

2015-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