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阳极板质量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大冶有色冶炼厂阳极板废板主要表现为鼓包、结瘤、飞边毛刺、弯板,从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的角度针对四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研究分析与总结,认为精炼炉还原末期铜水温度控制为1180~1220℃较适宜;制定了氧化还原操作终点判断标准和浇铸过程补救措施;通过对双圆盘底部喷淋冷却水喷头优化改造和增设喷淋模位,达到控制喷涂后铸模中心温度200~350℃理想范围;优化控制TM18、TM16双圆盘系统浇铸速率标准分别为27~32秒/块、30~35秒/块;对铸铁进行底部厚度减薄20mm和阳极板外观结构优化设计,进一步加强模温控制、减少飞边毛刺;固定溜槽口进行定型砖试验,减少结瘤产生;调整和优化了脱模剂配置浓度、喷涂范围和厚度等工艺指标,提升喷涂效果;制定和摸索出有效调整铸模水平的操作方法,解决和优化阳极板厚薄问题;描述了在研究和应用实践期间管理创新完善、巩固和推广标准化操作的措施.通过优化研究与应用,2015年上半年,该厂厂自产阳极板外观合格率为98.56%、电解系统阳极机组一次通过为96.90%.
有色金属冶炼 阳极板 操作方法 补救措施 质量控制
李立 吴长林 徐琦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厂,有色金属冶金与循环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黄石435005
国内会议
江西赣州
中文
79-82
2017-0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