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怒带西段巴工铜矿成因类型初探
西藏班怒带西段巴工铜矿化体在楼头上主要呈脉状产出于凝灰质砂岩中,长约10m,宽约1m。矿化主要为呈浸染状产出的孔雀石和黝铜矿,局部见少量黄铜矿和磁黄铁矿。矿化整体上主要沿构造破碎带发育,与胶结围岩角砾的石英脉共生,蚀变主要发育绿帘石化、绿帘石化和方解石化。东矿区铜矿体走向近东西,地表延伸约20m,宽约5m,地表主要发育孔雀石,偶尔可见少量方铅矿及黄铁矿等。与西矿区矿化类似,东矿区矿化也主要沿破碎带发育,可见孔雀石主要与胶结构造角砾的石英脉共生,蚀变主要发育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方解石化,矿体周围破碎严重。巴工东、西矿区矿体均沿破碎带产出,在矿体周围均可见石英脉胶结的构造角砾,且与孔雀石及黝铜矿等矿化共生的石英脉多呈梳状产出,蚀变矿物组合均为绿帘石、绿泥石、石英和方解石。因此,笔者根据以上矿化、蚀变情况认为巴公铜矿的成因类型应该是受断裂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
铜矿床 成矿规律 地质构造 矿体结构
李申 毕志伟 王勇 旦真王修 李壮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9-10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