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经野外调研和观察,笔者初步提出这些矿床均属于受大平天山岩体控制的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围绕岩体由内向外可分为3个带,矿床类型:斑岩型(或次火山岩型)金铜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类卡林型(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含银)自然金-自然金-不可见金。内带的龙头山金矿为典型的自然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的裂隙中;外带的六梅金矿为微细粒的不可见金,主要赋存在毒砂和黄铁矿晶格中,冶炼过程中不能直接氰化,必须先预氧化,因此金的赋存状态类似卡林型金矿。蚀变:硅化、电气石化、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硅化、绿泥石化。分析矿床硫源均来自深源岩浆,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并受到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的混合。平面上围绕大平天山岩体,总体显示出由高温到低温的分带特点。因此,笔者提出一个新的(矿田尺度的)矿床模型:(次火山岩)斑岩型金铜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类卡林型金矿模型。
岩浆热液 成矿系统 地质构造
陈懋弘 李忠阳 韦子任 郭申祥 杨拓 傅勇 吴启强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广西第六地质队,广西贯港53710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45-46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