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春盆地花岗岩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与成矿时代
从阳春盆地花岗岩类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看,区内存在2类具有完全不同演化路径与源区特征的岩体。Ⅰ类岩体属于传统意义上的I型花岗岩;Ⅱ类岩体属于S型或碱性(A型)花岗岩。其中Fe-Cu-Mo-Pb-Zn等亲硫元素的矿化多与I类岩体有关,如石莱Cu-Mo矿、黑石岗、芒鹅岭Cu-Fe矿、牛岭Pb-Zn矿、天堂Cu-Pb-Zn矿及盆地北面封开圆珠顶斑岩型Cu-Mo矿等都属这个系列。而W-Sn-Mo-Bi,Li-Be-Nb-Ta等亲石元素基本上与II类岩体有关,如盆地内部的锡山、小南山、鹦鹉岭W-Sn矿,盆地北面云浮大金山的W-Sn矿也属此类。阳春盆地在燕山晚期的中侏罗世和早晚白垩世集中发生过3次岩浆-成矿事件。将阳春盆地的成岩-成矿事件放到整个华南花岗岩省会发现,在华南Cu-Mo-W-Sn多金属成矿省有2个主成矿期:第1个成矿期为(150~165)Ma(中晚侏罗世),其中Cu矿稍早,在(160—178)Ma:第2个成矿期为晚白垩世(85~105)Ma。阳春盆地的成岩一成矿年龄与南岭成矿带这两个主成矿期完全吻合。
花岗岩类 元素地球化学 成岩时代 成矿时代
陈友良 梁金龙 张刚阳 刘凯鹏 廖敏 张静思 梁家山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47-48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