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桦甸夹皮沟镇老牛沟BIF铁矿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本文在充分总结老牛沟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分析测试技术对矿石及围岩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从而约束了铁矿的成矿时限,以及所经历的主要地质事件,对探讨成矿动力学背景以及区域成矿作用均有重要地质意义。结果表明,老牛沟铁矿含铁建造存在多组年龄,指示该区旱前寒武纪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热事件:铁矿的变质成矿作用发生在新太古代晚期,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核部变质年龄(2537.3+7.1)Ma,代表铁矿的成矿年龄;新太古代末期发生过-期岩浆侵入事件,这期岩浆作用侵入含铁建造岩系,可能局部改造了铁矿,使得铁矿中出现2.66Ga和2.5Ga的碎屑锆石;古元古代早期,可能存在多阶段的构造-热事件,可能与区域构造或深层次的构造活动有关,斜长角闪岩韧性变形带中的流体交代作用可能是改造铁矿的主要因素;古元古代晚期(-1.81Ga),铁矿带上部出现变质成因的锆石,可能与构造-变质流体作用有关;夹皮沟地区老牛沟铁矿自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经历了多次构造-热事件和流体交代作用,并不同程度受到改造,铁矿形成后的富集或贫化与此有关。
铁矿床 同位素 年代学 地质特征
余日东 孙景贵 贺云鹏 张笑天 徐智涛
吉林大学,长春吉林130061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131-132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