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的指示

本次对羊拉铜矿床赋矿碳酸盐岩和脉石矿物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羊拉铜矿床成矿早期方解石的δ13CPDB和δ18OSMOW值分别集中在-7.0‰~-5.O‰和7.2‰-12.7‰;晚期热液方解石的δ13CPDB和δ18OSMOW值分别为-4.5‰~-2.3‰和10.7‰~19.4‰;从成矿早期到成矿晚期,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逐渐增加且具正相关性特征。赋矿碳酸盐岩δ13CPDB和δ180SMOW值分别为-4.5‰~2.3‰和10.2‰~19.4‰,且随热液蚀变作用增强,δ13C和δ18O降低,揭示赋矿大理岩是由海相碳酸盐岩经不同程度变质作用形成。碳一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来源特征,中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地层可能为晚期成矿流体提供了部分CO2。模拟计算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持续下降,当温度在250~350℃和150~250℃时分别沉淀出早期方解石和晚期方解石。以CO2为主的去气作用以及水/岩相互作用是导致方解石沉淀的重要因素。

铜矿床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杜丽娟 黄智龙 李波 周家喜 邹国富 严再飞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8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81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合肥

中文

213-214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