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闽中裂谷带金钟形金矿床成矿模式

在燕山早期,随着东南沿海大面积的火山喷发,广泛发育深成的中酸性侵入岩,它们拥有极大的热源和流体源,为地层和变质岩中金等成矿因素的活动和参与成矿提供了必要的热动力条件,由于熔融的地层岩石含金较高,因此该岩浆分异结晶后的残留热液中也含有较高的金元素,随着岩浆热液向地壳浅部的运移,不断萃取地层岩石中的金等成矿元素,形成富含金元素的含金热液;同时在岩浆热液作用下,部分地下水升温,萃取地层中的金元素,也加入到成矿热液中;当这些含矿热液进入韧脆性剪切带中,由于该断裂具压扭性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片理化,含矿热液顺该断层迁移并交代构造岩,形成蚀变岩型金矿石,当局部变代彻底时,形成交代硅质岩型金矿体,这就是该区韧脆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典型的矿化形式和矿体;当含金热液进入陡角度构造破碎带时,则形成具充填型特征的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体。燕山晚期以来,以小规模脉岩侵入为主,大多穿切矿体和含金构造带,或者破坏矿体,不均匀抬升剥蚀及受到晚期十分发育的脆性陡产状断层的切割和破坏。

金矿床 成矿模式 地质构造 热液活动

郭新强

福建省197地质大队,福建泉州362011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合肥

中文

229-230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