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皖南泾县乌溪金矿黄铁矿S-Pb同位素研究

乌溪金矿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上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是赋存于志留系砂岩中、由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的多金属硫化物脉+斑岩型矿床.通过对其岩相学与矿相学研究发现,该岩石具有中等强度的蚀变,基质具有显微晶质结构,并且岩石存在浸染状或块状的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等硫化物矿化.硫、铅同位素一直被认为是探讨成矿物质来源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故本文采集并挑选了来自皖南泾县乌溪金矿的15个黄铁矿样品,分别对其硫、铅同位素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该矿床成矿物质的来源.对乌溪成矿花岗斑岩进行的锆石定年表明,钻孔中的斑岩和地表出露的岩体时代一致,这些年龄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燕山期早白垩世,与围岩榔桥岩体、该区域内其它岩体形成时间一致。同时岩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在成岩过程中受到少量早太古代地壳物质的混染。岩体中发育大量的隐爆角砾岩,以及矿化角砾,表明乌溪矿体与花岗斑岩岩体可能同时形成。乌溪矿床黄铁矿样品的δ34SCDT值为2.49‰-9.04‰,硫来自于花岗斑岩岩浆。同时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自其赋矿岩体,即乌溪花岗斑岩岩体。黄铁矿铅同位素测试结果说明成矿物质具有造山带和上地幔混合源区。乌溪金矿矿区内发育的大量断裂构造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充分的运移通道,有利于金矿的形成;进一步的野外勘测以及地球化学工作对乌溪矿区探矿和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金矿 成矿物质 物源分析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韦朝文 李双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6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合肥

中文

319-320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