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黑钨矿的成分和结构分析对矿床形成条件的指示意义初探

被称为”世界钨都”的赣南钨矿资源得天独厚.作为具战略性意义的矿产资源,前人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钨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徐敏林等,2006)、成矿机理(魏绍六等,2006)、矿床同位素年龄(张文兰等,2009)、花岗岩成矿的专属性(华仁民等,2007)、花岗岩中副矿物的矿物学特征研究(王汝成等,2011)等方面.而对于黑钨矿矿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分分析.陈蓉美(1988)、王玉明(1989)开展了黑钨矿的X衍射和红外光谱测定,分析了黑钨矿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特征,但空间分布规律的总结欠缺.本文利用电子探针、X衍射测试,对赣南的盘古山和淘锡坑钨矿床产出的不同中段及同一中段不同位置的黑钨矿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对矿体形成条件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通过同一中段横向上黑钨矿的Fe0、Mn0含量的比较可以看出,同一脉体各中段均为中间x(Fe/(Mn+Fe))值大,向两侧比值减小,这说明同一中段上矿体中部黑钨矿形成温度较高,两侧黑钨矿形成温度较低。为了研究黑钨矿中化学成分与其内部结构的关系,笔者对盘古山和淘锡坑矿区的部分黑钨矿单矿物样品进行了粉晶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2θ值与χ之间良好的线性相关性,而χ值变化情况可以推测其在矿脉横向及纵向上的相对位置。另外笔者指出在常温常压下,组成成分正常的黑钨矿,当χ在0.5615~0.8960之间某点时,是改变晶系所属的转折点。

黑钨矿 化学成分 晶体结构 空间分布规律

谢星 梁婷 鲁麟 赵正 陈郑辉 陈伟 丁明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江西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赣州341000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合肥

中文

323-324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