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铅锌矿成矿流体特征及迁移规律
黔西北铅锌矿成矿区位于中上扬子地台西南缘,是川滇黔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发现铅锌矿床(点)120多处,其中十余处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其余均属于小型矿床或矿点,是中国重要的铅锌矿区之一.本文在充分总结黔西北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系统收集前人资料基础上,对部分矿床进行系统的硫同位素测试,在宏观的地质基础上,借助S同位素示踪研究,探讨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区域成矿流体特征源与迁移规律.研究表明,黔西北铅锌矿成矿流体具有沿NW向构造自SE向NW迁移的特征,SE方向的铅锌矿床较NW方向的铅锌矿床具有更高的S、C、0同位素组成和更高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能的原因就是自南东向北西温度逐渐降低,TSR作用逐渐减弱,使得南东方向的矿床硫同位素更加接近于赋矿围岩,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与TSR作用呈正相关,所以南东方向较北西方向TSR作用强,具有更高的S同位素组成。由C、O同位素组成分析,早期可能来自地幔多相体系的亏180成矿流体自SE向NW运移,由于自南东向北西流体温度逐渐降低,成矿流体水岩反应逐渐减弱,δ180逐渐减小,而C同位素至NW面的范围变大,可能是有机碳或大气降水作用的参与。综合程鹏林等(2015)通过黔西北铅锌矿Sr同位素组成研究提出的富金属的成矿流体沿NW向构造向SE方向迁移的论点,可以得出黔西北铅锌矿为至少两组或多组成矿流体在有利的成矿构造空间发生流体混合,并形成矿床,所以在黔西北NW构造与其它构造交汇部位,最有利于矿床的形成。
铅锌矿 成矿流体 物源分析 迁移规律 硫同位素
杨清 张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333-334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