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嵩县庙岭金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庙岭金矿床位于河南省嵩县南部,区域上,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断隆区地层具有双层结构,结晶基底由新太古界-古元古界花岗-绿岩组成.其中绿岩太华群为一套中高级变质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沉积变质岩系;盖层有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火山岩、蓟县系官道口群碎屑岩-碳酸盐岩、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栾川群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区域构造自北向南发育有三门峡-鲁山断裂带、马超营断裂带等区域性断裂带,此外还发育一系列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次级断裂带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研究认为,庙岭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早白垩世岩石圈拆沉作用形成的壳幔混合的花岗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出溶的流体,其携带了大量的地幔中和太华群的金等成矿物质,在主成矿阶段通过含矿岩浆流体与大气水混合和水-岩反应改变了含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致使金等成矿物质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发生沉淀、富集,最终形成金矿床。
金矿 地质特征 成矿作用
叶会寿 李正远 田永飞 毕珉烽 何春芬 翟雷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01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1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洛阳471023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339-340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