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半岛猫岭金矿石英、硫化物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华北克拉通北缘辽吉造山带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区,造山带内发现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如:白云金矿、猫岭金矿和五龙金矿等.猫岭金矿是1985年由辽宁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队发现的大型金矿之一,其金储量达25t,平均品位为3.2g/t(张朋等,2013),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特点.本次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划分矿床的成矿期次与阶段,开展石英及硫化物单矿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研究,为矿床成矿机制及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依据.根据野外矿体形态、穿插关系及室内矿相学研究,将猫岭金矿成矿作用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主要为2个阶段:早期褶皱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物组合为石英+毒砂+磁黄铁矿+黄铁矿,该阶段石英灰黑色,较破碎,镜下观察具有变形和波状消光现象;晚期平直石英-硫化物阶段,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毒砂+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该阶段石英脉灰白色,镜下未见波状消光和拉长现象,可以判断与弯曲石英-硫化物脉并非同期产物,同时在野外可见平直石英脉穿插早期形成的弯曲石英脉。
金矿 成矿机制 阶段划分 石英 硫化物单矿物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赵岩 张朋 那福超 寇林林 毕中伟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34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353-354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