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安徽滁州黄栗树-马厂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研究

黄栗树-马厂断裂带(以下简称黄-马断裂带)即黄栗树-破凉亭断裂的北段.本次研究主要着重于黄-马断裂带的构造变形期次、运动学特征、演化规律,探讨不同变形期次与滁州地区金(铜)成矿作用的关系.据大量野外调查测量和统计,断裂带内有3套指示不同运动方式的剪切指向系统,即指示逆冲的指向构造、指示右行走滑的指向构造、指示正断层性质的指向构造。笔者认为黄-马断裂带最早在印支期形成,最初表现为扬子陆块向华北陆块俯冲过程中的反冲断层,运动方向由北西向南东,为燕山期成矿提供的早期的导矿通道,进入燕山早期,该断裂转为右行平移阶段,直到燕山晚期,断层又一次活化,构造环境转为伸张拉张,导致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地壳深部古老的含金变质基底发生部分熔融,并使含金地层中的金发生大规模活化转移,为金矿化的发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基础,黄-马断裂带又转化为容矿构造,使得黄栗树-马厂地区金(铜)矿床沿着北东西产出。

黄栗树-马厂断裂带 构造演化 运动学特征 含金变质基 成矿作用

朱强 吴礼彬 胡召齐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合肥

中文

365-366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