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地区含铀砂岩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尤其是皂火壕铀矿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位于西侧的纳岭沟铀矿床其公开发表文章较为少见,其成矿特征不尽相同.目前已有学者针对盆地东北部进行岩石矿物相关研究(罗静兰等,2005;苗爱生等,2009;易超等,2014),但其研究结论相差较大.本次研究中的薄片鉴定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和长庆油田实验室完成,砂岩碎屑组分通过面积法以及网格线法进行分类统计。薄片鉴定研究表明,纳岭沟地区含铀砂岩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从长石、岩屑的含量及特征表现为近源沉积的特点。结合该区含矿层的重砂报告和蚀源区大地构造环境投图分析(与岩浆活动区和再旋回造山带等不稳定构造区相关),认为该区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北部阴山山脉的太古宙一元古宙的变质岩系以及显生宙岩浆岩。事实上,由于盆地北部的前寒武纪古老岩系在吕梁运动之后属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阴山褶皱带),并长期处于隆起剥蚀状态,这与前人在该区所做的碎屑锆石数据进行物源判断结果相一致(刘锐蛾,2003;王盟等,2013)微观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造成绿色调的主要原因是砂岩中存在大量的附着颗粒表面的薄膜状绿泥石及及以矿物碎屑形式填充颗粒孔隙的绿泥石纳岭沟地区铀矿物形式主要以铀石为主,部分见沥青铀矿、铀钍石等。铀石的赋存形式与黏土矿物吸附作用有关,或与金红石、钛铁矿、黄铁矿、黑云母等矿物密切共生,部分呈放射状、微细柱状。沥青铀矿见被包裹于铀石矿物的核部,认为可能是原沥青铀矿残留的结果。
铀矿床 含铀砂岩 岩石矿物学特征 构造环境
陈路路 冯晓曦 司马献章 贺静 陈印 赵华雷 王贵 刘忠仁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 核工业208大队,内蒙古包头014010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9-10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