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铜矿床中铜-钼矿体成因研究
位于赞比亚-刚果(金)境内的中非铜矿带是世界第2大铜矿带,以拥有众多高品位的大型、超大型世界级铜(钴)矿床而闻名.赞比亚铜带省的谦比希超大型铜矿床位于该铜矿带的中部,谦比希-恩卡纳成矿盆地的北缘.有关其成因认识,”同生沉积”观点被地质学界普遍认可.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钻探工程向深部开拓,在主体层状铜矿体下部及基底花岗岩接触带中新发现多处具有一定规模的脉状和浸染状的铜-钼矿化,其本身成因以及与上部矿体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次工作以新发现的铜-钼矿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包裹体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方法查明流体性质、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进而探讨其与上部层状矿体的关系。本次研究表明,谦比希铜矿床层状铜矿体下部的铜-钼矿化成矿流体属于Cl-Na-Ca型水溶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50℃,明显高于Annels获得的谦比希主矿体和东南矿体的层状含黄铜矿的碳酸盐岩结核和顺层硫化物脉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110~170℃。由此推断,脉状铜—钼矿化是与上部层状铜矿化不同的中高温热液活动的产物。因此,根据矿床地质、成矿流体和时代等证据推断,新元古代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体下部发育的脉状铜-钼矿体是在晚寒武世构造—岩浆活动中流体充填交代的结果,具有岩浆热液型铜-钼矿化特征,同时对上部层状铜矿体具有明显的叠加改造作用。
铜矿床 铜钼矿体 成因分析 同位素 流体性质
刘俊辰 莫江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75-76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