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内蒙古巴林左旗小井子北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成矿带是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分布了大量的铅锌银铜钼矿床,一直以来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相对于铅锌银多金属矿而言,该成矿带内铜矿的勘查进展不大,规模仅达中型,主要类型为斑岩-热液脉型,成矿时代多集中于180~160Ma.究其原因,有的学者认为,铜矿的形成与中生代早期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同熔-分异作用有关,由于深部岩浆来不及进行彻底分异,对铜的大规模成矿不利.近年来,随着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带内钼矿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有敖仑花、半拉山钼矿床及好力宝铜钼矿床,成矿时代为135~130Ma.巴林左旗小井子北铜钼矿就是近年来发现的代表性矿床之一,但未开展相关研究,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有待进一步总结,为进一步勘查工作提供思路.在海苏沟岩体内的花岗闪长岩中采集2个K-Ar年龄为93.9 Ma和132.7 Ma,说明其铜钼矿化产于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区域大规模岩浆活动末期,具备形成大型矿床的条件(酸性岩浆分异彻底、二叠系为良好矿源层),可以作为黄岗—甘珠尔庙多金属成矿带内寻找中大型以上规模铜钼矿床的重要目标之一。

铜钼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刘孜 黄行凯 徐巧 崔乐乐 高梓博 蒋斌斌 祝新友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1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12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合肥

中文

87-88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