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福建紫金山西南矿段中生代岩浆作用对构造背景和成矿作用的指示

福建紫金山Au-Cu-Mo矿田位于华南陆内造山带的东南沿海成矿带,是中国目前发现唯一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系统.近年来前人已经在成岩年龄、地球化学及构造背景等方面对该矿田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其成岩序列及构造背景仍存在争议,制约了矿田内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矿田中新发现的西南矿段(Cu-Mo)内存在较为完整的岩浆序列.以其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岩浆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并对比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为阐明紫金山矿田中生代成岩序列,制约中生代的构造背景提供了新的证据,将进一步推动矿田内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本次研究的样品主要来自于紫金山矿田内西南Cu-Mo矿段中,包括紫金山复式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闪长斑岩、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中酸性脉岩。通过本文对西南矿段的研究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对紫金山矿田中生代的岩浆作用进行了厘定,大致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中晚侏罗世(169~150Ma):紫金山复式花岗岩(165~155Ma)和二长花岗岩(157~150Ma);第二阶段早白垩世一晚白垩世(112-98Ma):石帽山群火山岩(110-102Ma),四坊花岗闪长岩(112~108Ma),(细粒)花岗闪长斑岩(109~98Ma),似斑状花岗闪长岩(103~98Ma)和后期脉岩:另外,还有可能会存在一期141Ma左右的岩浆作用。构造体制的转变、高氧逸度岩浆岩和地幔物质的加入,对紫金山地区早白垩世一晚白垩世的斑岩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紫金山地区的成矿斑岩具有非埃达克岩性质(低Sr/Y Lk值)和低fuf值(源区地幔物质不多),这些可能是制约其形成大型-超大型高品值斑岩矿床的重要因素。

斑岩矿床 中生代 岩浆作用 地质构造 成矿作用

许超 陈华勇 Noel White 祁进平 张乐骏 张爽 段甘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Ore Deposits (CODES) University of Tasmania,Private Bag 79, Hobart, Australi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上杭364200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Ore Deposits (CODES) University of Tasmania,Private Bag 79, Hobart, Australi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合肥

中文

137-138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