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拉伊克勒克铜(钼)矿床赋矿岩体、蚀变作用和成矿特征
拉伊克勒克斑岩矿床是作者所属项目组在茫茫戈壁滩上运用现代地球物理综合方法新发现的一个隐伏大型铜(钼)矿床.矿床所处大地位置为哈萨克斯坦-准嘎尔板块、准嘎尔微板块、谢米斯台-库兰卡孜干-纸房-琼河坝古生代大陆复合岛弧.矿区范围内发育的地层主要是下古生代中-上奥陶统和中-上志留统,后者主要是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夹少量生物酸性灰岩建造.侵入岩占到区域基岩出露面积的50%以上,根据大量同位素年代学工作,侵入时代从430~410Ma,拉伊克勒克斑岩矿床赋矿岩体形成于418Ma.区域褶皱构造较简单,断裂构造主要呈北西-北西西向,对成矿岩体侵入和定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拉伊克勒克矿床中主要成矿元素为铜,其次是钼。另外,金、银、铅、锌也有综合利用价值,成矿作用总体有如下特点:铜等成矿物质的富集受制于岩体中热液蚀变类型和强度。不同蚀变带产出不同结构构造矿石在绢云母-钠长石化带矿石主要为浸染状构造;在绢英岩化带矿石则以发育细脉—浸染状构造为特征,硅化带矿石则主要发育细脉型或浸染—细脉型构造,反映了黄铜矿等成矿矿物的产出和构造等外界条件对热液活动的控制有关。蚀变及成矿作用特征表明,拉伊克勒克矿床属典型斑岩矿床。
铜钼矿床 赋矿岩体 蚀变作用 成矿特征
杨岳清 孟贵祥 严加永 赵金花 邓震 汤贺军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143-144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