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坪金顶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演化

云南兰坪县金顶铅锌矿区产于中新生代兰坪前陆盆地中部.近30年来,广大学者分别从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矿床成因以及膏盐与成矿关系、有机质对成矿的作用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矿床的开发,矿床深部的成矿流体缺乏研究的跟进.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增加了矿床深部的成矿流体资料,为矿床成矿机理等补充相关依据.包裹体主要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L+V),含量90%以上,由液相和气相组成,气相分数5%-45%,一般在l0%-25%。其他纯液相、富气相气液两相包裹体较少。包裹体均一温度、w(NaClep),在热液成矿期石英-闪锌矿-黄铁矿阶段:70-220℃、3%~5%;闪锌矿—方铅矿—白铁矿-天青石阶段:240-350℃、12%-18%;天青石—方解石—石膏阶段:150~220℃、6%-8%。流体的演化自65 -Ma以来,受东侧边部逆冲—推覆作用,似拧毛巾效应将大气降水、古建造水挤出,构成混合流体,其初始温度为80~200℃,属低盐、低矿化度的中性热水。在向盆地中部运移中,溶解了地层中的NaCl、HS-1等构成络合物为成矿物质的载体,形成金属硫化物、硫酸盐的阴离子,在向下、向盆地中部迁移时,不断地淋滤、萃取地层中矿化元素,并增加变质水和深部来源的高温热水和矿质混合在一起,形成含矿热卤水。沿着主断层或进入次级断层所形成的有利构造空间汇聚,在有机质还原剂作用,及构造应力释放等作用下促使矿质沉淀成矿。
铅锌矿区 成矿模式 流体特征 演化机制
尹静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650216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147-148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