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相盆地沉积建造组合对砂岩型铀矿的控制作用
陆相盆地沉积建造组合对砂岩型铀矿具有控制作用。成矿作用优先发育于成矿区自上而下的第一个红色建造与下伏灰色生烃建造不整合接触界面附近,且矿体多赋存于上部红色砂岩建造中。当不整合面上部建造缺少适宜成矿的砂体时,则矿体赋存于不整合面以下砂体中。当上覆的红色-灰色建造遭受剥蚀时,铀矿储层移至下一个红色-灰色建造接触界面附近。根本原因是,不整合接触界面是油气运移和富集场所,也是含铀地下水易于活动的场所。在红色建造与灰色建造不整合接触界面处,由地表向下渗透的富铀含氧流体,与油气等还原剂在砂岩层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矿体。盆地中背斜隆起的倾伏端或轴部以及向斜的仰起端部位更有利于铀矿体形成。这个成矿模式对确立找矿目的层和区域找矿工作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铀矿床 成矿地质 构造运动 分布规律
司马献章 金若时 苗培森 冯晓曦 陈印 俞礽安 汤超 刘晓雪 曲凯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221-222
2016-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