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药物抗凝的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本文就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药物抗凝的并发症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对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可以降低发生VTE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针对骨科大手术后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并发症,可采取以下三级预防措施。1.一级预防(术前准备期)(1)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完善的病史采集和术前检查,明确既往或现症的血栓相关疾病和出血性疾病。(2)明确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华法令、阿司匹林等。如确有必要术前进行抗凝,可尽量改选其他半衰期较短的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3)女性患者的手术日期应尽量避开月经期,以免增加出血风险。(4)有条件者,可行术前肝素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检测,以避免HIT发生。2.二级预防(围手术期)(1)术中严密止血,以尽量减少术后大出血可能。(2)用药期间要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包括牙龈有无出血,大便、尿液颜色,皮肤黏膜出血情况,每天动态观察前一天皮下注射处瘀斑情况等。(3)有条件者,可在围手术期使用IPCD等物理预防抗凝手段,以减少抗凝药物的使用,避免增加出血的风险。(4)必要时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如使用华法令、普通肝素等药物时。(5)如选择肝素类药物,应尽量选择低分子肝素,避免使用来源于牛血清的普通肝素,尽可能选择皮下注射而非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以减少HIT发生的风险。同时可使用4T。评分对HIT进行早期筛查‘14”。3.三级预防(术后并发症处理)(1)术后发生切口大出血时,应及时采取相关对症措施,如加压包扎止血,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输注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甚至再次手术止血。非手术部位的出血也应采取相应的控制出血的措施。并再次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如复查血常规、凝血谱等,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抗凝治疗。(2)针对不同抗凝药物采取相应的逆转治疗1)维生素K拮抗剂轻度出血:停药并继续观察。INR明显延长或严重出血:停药,补充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复合物、中和剂(维生素K)。2)肝素类药物应用肝素类药物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大出血,常常需要立即中和肝素类药物的抗凝活性。

骨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抗凝治疗 疾病预防

严世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杭州

国内会议

2013年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70场)——骨科热点讨论

杭州

中文

28-37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