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用钢锭质量控制
钢锭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锻件合格率,从冶炼、铸锭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生产企业锻件质量统计和检测,对钢锭质量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针对锻件裂纹、中心缺陷两个主要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围绕提高钢锭利用率,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降低钢锭帽容比,力争将帽容比降低到10%左右的水平。采用不降低帽口浇高和缩小帽口直径的方式。 改进保温帽及保护渣材质,确保导热系数小于0.23W/(m.K),密度应控制到1.2 g/cm3以下。 改变保温帽和钢锭结合部位的肩台结构,形成45°倒角过渡。部分钢锭由原来拼接式插板改为采用整体式保温帽。 改进发热剂质量,确保发热剂中发热元素含量要求达到(Al+Si)≥28% 。 严格按照浇注规范要求,加强浇注过程的补缩操作。 进一步加强对钢水过热度的控制。 围绕提高探伤合格率,除上述的措施外,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改进保护渣性能,进一步降低熔点、提高熔速。确保保护渣熔化温度低于1200℃以下,并争取降低到1150℃的水平,熔速控制在50s以内。 摸索保护渣合适的保护渣悬挂高度,以钢锭底部钢水不大翻时保护渣袋破裂为好。 加强精炼过程的炉渣控制和脱氧,炉渣曼内斯曼指数 (CaO/SiO2:Al2O3)由现行的0.12~0.24提高到0.25~0.35。 加强浇注过程保护,防止形成二次夹杂。 在钢液凝固过程中可以添加外力(比如振动或添加电磁搅拌)来控制元素的偏析,防止元素偏析时形成的大型夹杂物。 围绕成材率低和锻造裂纹问题,除提高钢锭质量的相关措施外,加强后续环节的热制度控制,包括: 进一步完善钢锭脱模及热送的温度测量,严格执行入炉钢锭温度配合(热送温度和加热炉温度的配合)。 进行锻造工艺参数优化。 经实施,锻件裂纹率由5.10%下降到3.08%,探伤合格率由80%提高为95%,同时钢锭利用率也明显提高.
锻造用钢锭 质量控制 锻件裂纹 中心缺陷 冶炼工艺
赵俊学 葛蓓蕾 李小明 仇圣桃 唐雯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 钢铁研究总院国家连铸中心,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4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