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小尖山盆地大黑山南部断块铀成矿作用认识

小尖山盆地位于满洲里—额尔古纳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南段,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基底为燕山早期花岗岩,盖层主体为白音高老组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区内经历多期次花岗岩化或花岗岩侵入的前寒武微地块的存在,是本区铀成矿的前提和基础。区内岩浆活动,其中以燕山期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作用最为强烈,成为本区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该北东向断裂为长期活动的区域性呼伦湖西缘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构造,它既是岩浆活动的通道,又是热液上升的通道,沟通深部的富铀热流体过渡岩浆房,为盖层中富铀层体内的铀的活化迁移,提供了重要的构造环境。区内出露火山岩盖层主体为酸性、中酸性火山熔岩—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凝灰质砂岩夹层,存在较明显的机械物理性质差异,经构造破坏易形成大量的陡倾角构造裂隙带及缓倾角的层间构造带,有利于成矿热流体的迁移和汇集,提供有利的赋存空间。燕山晚期的隐伏的石英正长斑岩侵入,进一步的破坏岩石物理性质,拓展赋存空间;同时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萃取火山岩盖层中的铀,促使了铀的富集。

铀矿床 成矿规律 岩浆活动 地质构造

周荣辉

核工业二四三大队,内蒙古赤峰,024006

国内会议

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513-516

2015-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