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隆升导致早中新世末西宁盆地干旱化增强的证据
亚洲内陆早中新世陆相气候记录极为缺乏,因而中亚干旱化的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西宁盆地早中新世沉积序列(22.116.5Ma)进行了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早中新世盆地沉积环境自冲积扇远端水下环境转变为气下环境;气候状况以干旱为主但呈现2个阶段.~22.119.7Ma(阶段I),I/S(伊利石/蒙脱石不规则混合层)含量增加、a*/L*(红度/亮度)比值增大、化学风化增强,指示在总体干旱背景下气候相对温暖湿润.19.716.5Ma(阶段II),绿泥石和白云石含量增加、a*/L*比值减小、化学风化相对阶段I减弱,指示19.7Ma以来干旱化逐渐增强.中国中西部记录的综合对比表明,19.7Ma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普遍干旱化.亚洲内陆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呈现差异,这暗示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副特提斯海退缩可能并未对这一区域产生影响.早中新世时期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持续的构造隆升可能是导致西宁盆地干旱化加剧的关键因素.
气候变化 西宁盆地 干旱化现象 青藏高原 构造隆升
张春霞 肖国桥 郭正堂 吴海斌 郝青振
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29;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29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802-802
2015-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