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应激区域规模奶牛场建筑设施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我国冷热应激区域规模奶牛场牛舍建筑和设备的差异,选取了20个存栏规模在400~15000头的奶牛场就牛舍建筑形式、屋顶形式、屋面材料、环境调控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冷应激区域泌乳牛舍主要采用密闭或半开放建筑形式,屋面材料以保温性能较好的复合彩钢板为主;而热应激区域则多以开放式,屋顶采用钟楼或双坡形式为主.以单层彩钢板为屋面材料的牛舍,其热阻远远低于夏季低限热阻要求,十分不利于奶牛夏季生产.用于牛场缓解热应激的降温通风设备类别丰富,但通风降温方式的选择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调控效果差别较大.为提高牛舍夏季抗热应激水平,湿热地区应选用钟楼式屋顶有助于舍内通风,而干热地区则应选择双坡式屋顶,同时需要加强屋顶隔热设计.
奶牛场 建筑设计 冷应激 热应激
郑万萍 施正香
农业部设施农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农业部设施农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685-689
2015-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