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阿尔金江尕勒萨依含榴斜长片麻岩及其浅色脉体的年代学研究

近年来,伴随着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并确定我国西部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主体是早古生代陆壳深俯冲作用的产物.尤其对南阿尔金江尕勒萨依地区已发现的UHP榴辉岩和UHP含石榴石泥质片麻岩研究表明其俯冲深度可达>350km,随后又折返到地表(Liu et al.,2007),从而为研究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俯冲过程提供很好的约束.本文重点对区内寄主片麻岩和浅色脉体进行综合的岩相学和年代学研究, 以期更好的限定脉体的形成时代及深熔作用的时间, 探讨脉体与寄主岩石的年代学联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和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江尕勒萨伊地区含榴斜长片麻岩在南阿尔金俯冲陆壳折返过程中,由于应力不断释放,地壳不断减薄,地幔物质上涌带来大量热,从而发生深熔作用, 熔融产生的深熔流体发生迁移, 在迁移过程中携带围岩锆石, 然后聚集、沉淀, 从而形成浅色脉体。

含榴斜长片麻岩 浅色脉体 岩相学 年代学 陆壳俯冲 深熔作用

曹玉亭 刘良 王超 杨文强 康磊 朱小辉

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66590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西安 710069 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西安 710054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72-74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