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阿尔金早古生代板块俯冲过程中洋-陆转换的时限:来自埃达克岩的证据
作为典型的早古生代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带,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研究已表明,该地区经历了陆壳深俯冲及其后连续两次抬升的构造演化过程.。近年来, 区内迪木那里克火山角砾岩(622.6±1.4) Ma 形成年龄的获得, 为该洋盆开启扩张时代的上限提供了较好约束(杨文强等, 2012)。新近, 我们在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岩带中段黄土泉地区发现了形成时代为517Ma的洋壳型埃达克岩,为该地区早古生代古洋壳俯冲作用的时限提供了直接约束。该岩石以岩脉或小岩株状侵入于南阿尔金蛇绿构造混杂岩之中, 分布范围较为有限 (康磊, 2015),与围岩镁铁-超镁铁质岩共同侵入于区内的复理石沉积建造。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517.3±1.7)Ma (康磊, 2015),早于区内高压-超高压峰期变质时代(504~487Ma), 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其具有正的εHf(t)值(6.7~10.3)。以上特征共同表明该岩石为一套洋壳型埃达克岩。结合区内高压-超高压岩石及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 该岩石可能是南阿尔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康磊, 2015)。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 区内陆壳深俯冲引发的高压-超高压峰期变质作用(~500Ma)滞后古洋壳俯冲事件约10Myr,表明南阿尔金早古生代时期由洋壳俯冲转换为陆壳俯冲可能是一个连续的构造演化过程。
南阿尔金造山带 早古生代板块 俯冲过程 洋-陆转换时限 埃达克岩 锆石U-Pb年代学
康磊 刘良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84-84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