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北克拉通西部地壳与下岩石圈结构--长观测距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

华北克拉通由于其构造的多样性和对岩石圈演化的影响,尤其是其东部的克拉通破坏及由此引发的对大陆岩石圈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以太行隆起为界华北克拉通分为东部和西部,东部以克拉通破坏为特征,而西部则基本保留着克拉通构造的原始形态.相关的地震学研究主要来源于天然源的远震接收函数资料,而人工源数据和结果相对稀少,本文则利用文登—阿拉善左旗长观测距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西段资料(太行隆起以西).得到了西部地壳和下岩石圈(除地壳外的岩石圈或称地幔盖层或岩石圈地幔)结构.给出古老大陆克拉通较为完整的岩石圈构造图像,并与此前得到的东段研究结果对比,探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相关的大陆岩石圈重组和演化的地震学意义。研究认为,华北克拉通破坏之前,东西部下岩石圈构造基本相同,且在下岩石圈中存在以低速层为特征的软弱带,在太平洋板块俯冲等因素作用下,华北克拉通东部发生破坏,下岩石圈低速的软弱带以下的岩石圈地幔被软流圈地幔替代,导致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岩石圈减薄,而西部由于离板块边界较远影响较小,这一过程并未发生,从而保留了太古代原始克拉通构造形态。

华北克拉通 地壳 下岩石圈 构造演化 深地震测深

刘志 王夫运 张先康 段永红 杨卓欣 刘巧霞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郑市 450002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58-159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