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尼泊尔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及破坏程度分析
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点11分(UTC2015-04-2506:11:26)在尼泊尔境内发生了Mw7.9级地震,震区位于喜马拉雅南侧.本次地震的地震矩为7.86×1020Nm,Mw=7.9,最大滑动375cm.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地震为震级Mw7.9,震源深度约20km的低倾角逆冲型地震,破裂持续时间约80秒,破裂具有单侧破裂特征,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比较集中,计算震中区的理论地震烈度约为IX度.经过考察发现,羚羊-Ⅱ剖面以近于南北走向穿过青藏高原,剖面南段与4.25尼泊尔大地震近在咫尺。沿剖面完成了平均点距为10km的宽频带地震观测,取得了大量的、高质量的地震数据。利用P波与S波接受函数技术以及地震各向异性研究,揭示了印度大陆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深部图像。4.25尼泊尔大地震发生后,为了研究喜马拉雅地壳内部详细的结构与构造,对羚羊-Ⅱ剖面进行P波接收函数叠加,获得了莫霍面,特别是主喜马拉雅逆冲带(MHT)等壳内重要界面。结合对4.25尼泊尔大地震的精确定位分析,揭示了该地震的发震部位与深部构造背景。
尼泊尔大地震 深部构造环境 破坏程度 接受函数
赵俊猛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北京 1001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6-176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