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及南海北部地区面波成像研究
华南地区主要是指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南部的大陆及邻海区域.主体是由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两个微陆块在新元古代晚期碰撞拼合形成的.由于构造演化历史复杂,迄今对扬子和华夏块体的西南段分界,雪峰山造山带的构造属性,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张裂类型等尚存在较大争议,地震学成像结果可为上述基本科学问题提供相对可靠的深部约束.本研究开展了华南大陆及南海北部地区瑞利面波层析成像研究。瑞利波群速度图像及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揭示了扬子块体、华夏块体、南海北部陆缘以及南海海盆等典型构造部位壳幔速度结构与分层特征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①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差异显著,扬子块体岩石圈厚度大于150km,华夏块体岩石圈厚度为80-lOOkm,扬子块体的地壳和岩石圈厚度均大于华夏块体,扬子块体上地幔顶部速度较低,且在雪峰山造山带下方岩石圈厚度发生过渡和转换,同时在雪峰山造山带内部岩石圈速度存在一个自西向东的变化;②南海海盆速度较高,很好地勾勒出了海盆的轮廓,南海海盆岩石圈厚度为60-80km;③南海北部陆缘地带且形态相对完整,表现为非火山型大陆边缘的特征;南海海盆地幔速度较高以及软流圈内低速不明显,表现为一个己停止扩张的年轻海盆的结构特征。
华南大陆 南海北部地区 瑞利面波层析成像 壳幔速度结构 分层特征
王敏玲 陈赟 梁晓峰 徐涛 张智 熊彬 王有学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桂林 541004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1-181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