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帕米尔东北缘晚新生代的构造旋转运动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即青藏高原西构造结,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北接南天山,西为塔吉克盆地,东临塔里木盆地.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新生代构造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帕米尔构造结地质演化的运动学模型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陈汉林等,2014),由最初的走滑模型发展为径向逆冲模型、马蹄形弯曲模型,后又有学者提出走滑与径向的结合模型(Cowgill et al.,2010).因为区域规模广,地质演化复杂,无论哪种模型都不能较好地将此区域的空间演化和时间演化特征统一起来.笔者以古地磁方法为主要手段,选择喀什凹陷南缘构造相对简单的英吉沙背斜上新世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地层时代较晚避免了多期构造的叠加影响。最终获得了英吉沙地区上新世可靠的古地磁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帕米尔东北缘运动形式与过程,根据研究区域及邻区晚新生代已有古地磁结果,分析各个剖面结果代表的构造旋转特征。依据英吉沙地区上新世的古地磁数据并结合喀什凹陷北部地区已有数据,得到喀什凹陷在上新世之后整体发生了逆时针旋转运动认识,暗示了塔里木盆地西缘上新世时经历了外围造山带的强烈逆冲,也佐证了北帕米尔在上新世时期受到西南天山更强大的阻力作用,致使帕米尔东北缘东向物质运移的速率增大。结果证实晚新生代以来东北缘存在明显的逆时针旋转,表明帕米尔弧形构造结东北缘发生了构造体制转折。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 晚新生代 构造旋转运动 古地磁学

周在征 裴军令 李建锋 刘锋 盛美 赵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81-281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