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幔岩浆混合过程中熔体-晶体相互作用: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岩体花岗岩及镁铁质包体中锆石Hf-O同位素和矿物微区分析
通常,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全岩同位素(Sr、Nd、Pb、O)是岩浆混合作用研究的主要手段,为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众多证据,探讨了岩浆端元、混合程度(比例)等信息.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当岩浆混合较充分或异源岩浆注入较少时,因不保留或很难识别端元物质,且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在开放系统中较易于达到平衡,因此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全岩同位素很难证明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更难以真实揭示岩浆端元性质和元素化学变化规律.本文拟对克拉玛依岩体中岩浆混合岩和微细粒镁铁质包体进行岩石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基础上,开展精细的矿物学研究,对锆石进行U-Pb定年(SIMS)、O同位素(SIMS)和Lu-Hf同位素(LA-ICP-MS)微区分析,以及辉石、角闪石和长石等矿物的微区结构和化学分析,探讨晶体来源和生长过程中结晶环境的变化,进而研究岩浆混合过程中熔体—晶体相互作用规律,揭示岩浆端元性质、岩浆混合的期次和强度等信息。
岩浆混合作用 花岗岩 镁铁质包体 锆石铀-铅定年 铪-氧同位素 微观结构
康磊 校培喜 李永军 韩信 杨再朝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西安 710054 长安大学 西安 71005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93-394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