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Ms7.0四川芦山地震余震区综合地震成像
2013年4月发生Ms7.0级芦山地震之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在芦山主震周围大约10公里范围内布设了29个临时地震台站,观测芦山地震丰富的余震.综合利用地震速度成像,地震衰减成像和地震各向异性成像研究发震区的速度、衰减和各向异性结构,目的是揭示芦山地震发震区构造和余震以及主震滑动分布的关系.综合地震速度,衰减和各向异性结果,可以看出地下介质结构异常对地震余震和主震破裂滑动的分布存在一定的控制作用。余震主要分布在高速、低衰减和低各向异性区域,主震大滑动区域与高速,低衰减以及低各向异性结构异常相关。
地震 余震区 速度成像 震区构造 主震破裂滑动
张海江 张欣 刘影 裴顺平 安美建 董树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 合肥 230026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 10010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 北京 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100037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29-629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