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压长英质片麻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及构造意义

模拟的温度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金红石+熔体±钛铁矿,与实际的岩相学观测一致.第Ⅲ阶段为温度峰期之后的退变质过程,以降温降压为特征,由矿物含量等值线的交点以及后成合晶所标定的温压条件确定.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划分为三个岩石单元:从北到南分别是低温麻粒岩单元、高温麻粒岩单元和角闪岩单元,由南迦巴瓦拆离断层和纳木拉逆冲断层隔断.本文对四个典型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与相平衡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和高温两类片麻岩都具有顺时针P-T演化轨迹,包括3个变质阶段:第1阶段为压力峰期之前的进变质过程,以升温升压为特征,在部分样品石榴石核—幔环带以及石榴石核部包裹体中记录,利用石榴石核部或幔部XCa”=Ca/(Fe2++Mn+Mg+Ca)”含量最高的成分确定两类片麻岩的压力峰期P-T条件分别为:低温型,12.5-13.5kbar/685-725℃;高温型,15-16 kbar/825-835℃。

片麻岩 变质作用 岩石演化 地质构造

田作林 张泽明 董昕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773-774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