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深层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

环青藏高原盆山体系东段受印藏碰撞的影响,挤压隆升和冲断构造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变化。为了理清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和四川盆地的构造变形样式和耦合特征,综合利用地面地质、地震剖面和钻井分层数据,加上数字地形数据,并结合深层地球物理资料,构建了横跨龙门山、四川盆地到江南雪峰的区域构造大剖面。川中隆起带是四川盆地中构造上最为稳定并且自震旦纪以来至今一直维持高部位的中央隆起带,是长期油气运移聚集的最大有利场所。截止2013年底,寒武系龙王庙组磨溪区块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4000亿立方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单个气藏规模最大的整装特大型气田。隆起带内部的地层尽管存在多次侵蚀剥蚀作用,但是自下而上的震旦系到侏罗系地层各层位之间基本保持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关系。威远-资阳凸起与高石梯-磨溪凸起有着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震旦纪末期-早寒武世时期的克拉通内裂陷作用所产生的蓬莱-内江凹陷将两者分离。

四川盆地 地质构造 耦合特征 油气运移

贾东 魏国齐 杨威 沈礼 资金平 胡晶

南京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 南京 210000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廊坊 065000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038-1039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