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差辐射驱动的热带气候水循环和碳循环
随着冰芯和石笋的研究进展,古气候研究在深海沉积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第四纪古气候研究最显著的进展是出现了两类曲线:一类以十万年冰期旋回为主线,一类以两万年岁差周期为主线。低纬过程水循环的氧同位素分馏主要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液态水与气态水的转换,广泛发现于热带地区全球季风降水的地质记录上。亚洲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季风区的气候记录表明,晚第四纪亚洲-澳洲季风区的气候演变呈现明显的岁差周期性,且在南、北半球之间反相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热带海区上层海水的温度变化也存在两类曲线:表层海水的温度变化受大气温度等控制,以十万年冰期旋回为主,与代表冰盖变化的全球氧同位素一致(“氧同位素型”),属于高纬型曲线;热带次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具有太阳辐射量的2万年岁差周期(“热带海洋型”),说明热带次表层海水可以响应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至少在岁差时间尺度上,海水温度控制的碳酸盐溶解度泵才是影响低纬西太平洋CO2交换格局转换的最主要因素。
古气候 水循环 碳循环 岁差周期
翦知湣 汪品先 党皓文 李前裕 王婷婷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30-1132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