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海及周边地区的P波层析成像与各向异性

南海地区隶属欧亚板块东南部,周边受到多个板块的俯冲作用;同时,新生代欧亚板块-印度板块碰撞造成青藏高原隆升,也对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的构造演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这一地区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P波走时数据,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该地区上地幔和转换带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与方位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结果清晰地揭示了南海周边俯冲带中俯冲板片的图像。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缅甸板块一直俯冲到地幔转换带;菲律宾岛北部,南中国海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在上地幔相向俯冲;菲律宾岛南部,Malucca海板块向北西和南东两个方向俯冲,并一直延伸到地幔转换带;研究区南部,澳大利亚板向Sumatra和Java下方俯冲,Sumatra下方俯冲板块比较年轻,地震仅延伸到200-300公里深,而Java下方俯冲板块比较老,地震在整个上地幔和转换带都普遍分布。俯冲板片上方的上地幔顶部普遍分布低速异常,形成一系列的弧后火山。南海下方低速异常穿透转换带并一直延伸到下地幔,表明南海是一个下地幔起源的地幔柱。

上地幔 构造运动 地震勘探 P波 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方位各向异性

黄周传

南京大学 南京 210046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906-1906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