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动性拟合法反演震源区应力状态:原理,方法和震例
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是孕震动力学环境与构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拟合大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空间特征以获取震源区的应力状态参数.结果表明通过拟合大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可以获取震源区的应力状态参数,其物理依据在于地震活动图像是孕震动力学环境与构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图像和优势破裂面上库伦应力变化空间图像具有显著的相似性;通过区域范围内大地震前后地震活动在优势破裂面上的库伦应力变化的空间分析,在地震活动图像和应力状态参数之间建立了联系的通道。多种参数都可影响反演结果,最显著的就是统计空间的划分方式,其余因素有:地震目录数量和精度、震源模型(影响地震活动图像的拟合效率)、初始应力场参数(影响参数空间的收敛速度)等。日本“311”M9地震的震例研究表明,日本M9.0级地震发震应力环境为低角度逆冲,应力在量值上也相对较小,优势破裂断层面强度较低。
震源区 应力状态 地震活动空间 分布特征
张永庆 谢富仁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实验室) 北京 10008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039-2040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