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InSAR技术的小江-则木河-大凉山断裂带形变速率场获取

搜集了覆盖小江-则木河-大凉山断裂带区域时跨2003-2010年的Envisat ASAR数据,然后对小空间基线(小于150米)长时间基线的干涉对进行干涉处理,由于该区域植被覆盖严重,相干性偏低,最终只有3幅干涉图保持了好的相干性,由于每一幅覆盖的时间间隔较长,所以所积累的形变量可观,便于形变监测。为了移除干涉图中的大气影响,从ECMWF气象模型数据中提取了大气湿延迟和干延迟,并对这三幅干涉图中的大气误差进行改正。然后对经过大气改正和轨道改正的干涉图进行累积平均,从而获取到该地区视线向的平均形变速率场。结果显示,横跨则木河断裂,北盘远离卫星运动南盘向着卫星运动,呈现出左旋走滑的运动模式,与地质解释结果相同。跨断层的速率场剖面显示,则木河断裂两盘相对运动量在卫星视线向达到了2mm/yr,与GPS观测量在视线向的投影量一致,表明了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其他几个断裂上,InSAR形变场上没有明显的反应,这是由于小江断裂近南北走向,起运动以走滑为主,形变方向几乎和卫星视线向垂直,而InSAR对南北向形变极其不敏感;而大凉山断裂的走向比小江断裂稍微偏北西,也不利于InSAR观测,再加上其年活动量较小,可以合理解释其在InSAR形变场上同样没有反应。

地震观测 断裂带 形变速率场 InSAR技术

宋小刚 单新建 姜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青岛 266580

国内会议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594-2594

2015-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