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鄂东南铜绿山铜铁矿床中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角闪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铜绿山矿床是鄂东南矿集区中储量较大的矽卡岩型铜铁矿床,本文采用花岗岩中常用的角闪石全铝压力计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获得关于铜绿山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的P-T信息。岩相学证据表明角闪石有自形和半自形-它形两种。本次LA-ICP-MS研究发现,两类角闪石稀土含量相差不大,但是低铝角闪石的Eu负异常更加明显,可能与早期斜长石结晶程度更高有关。根据岩相学特征、温压计计算结果以及微量元素特征的差异,可以推断高铝角闪石形成较早,形成深度为5.63~13.44km,而低铝角闪石形成深度较晚,可能为岩浆后期侵入到近地表后(0.41-5.36km)形成,并且在形成过程中交代了早期高铝角闪石。角闪石P-T图显示高铝和低铝角闪石的压力差异明显,但二者的温度差异较小,分别位于石英闪长岩固相线两侧。这与岩浆快速上升过程中,压力下降明显,温度变化不大的特征较一致。综上所述,铜绿山岩体起源于地壳较深部位(5.63~13.44km),并在深处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熔体中富集了成矿元素,随后的快速上侵导致熔体压力迅速降低,水在硅酸盐熔体中溶解度降低,岩浆产生“第一类沸腾”现象。由此熔体体积也迅速扩大,在围岩中形成大量的裂隙,为成矿提供有利条件。

铜铁矿床 成矿规律 石英二长闪长玢岩 角闪石

段登飞 蒋少涌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学院和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学院和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协同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10-11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