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内安家营子金矿床成矿与剥蚀历史

安家营子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赤峰地区,所有矿体均赋存于喀喇沁变质核杂岩下盘的鸡冠子岩体内部。喀喇沁变质核杂岩的主拆离断层及其下盘岩石总共发育三期构造变形,矿区内矿体以高硫化物含量和低Au/Ag比值(<1)为特征(4%-30vol%),依次发育四阶段与金成矿有关的矿物共生组合,成矿流体为H2O-C02-NaCl流体体系,成矿温度为245~358℃,盐度介于1.3%-15.6wt.%NaCl equiv。安家营子金矿床成矿流体与金属应来源于矿区东部喀喇沁变质核杂岩主拆离断层(楼子店-大城子剪切带)深部的隐伏岩体。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进行的热史反演确定安家营子地区成矿后的隆升/剥蚀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26~97Ma之间的快速冷却与抬升阶段;97~40Ma缓慢抬升阶段;40Ma以后,冷却速率约为0.75℃/Ma,对应的剥露速率约为0.02mm/a,隆升幅度为0.86km。自早白垩世126Ma金成矿作用至现今,该区累计剥蚀量达到7.3km。由于安家营子金矿床成矿深度介于5.6~7.3km,矿脉最多可能被剥蚀掉了1700m。参考中国胶东地区地表以下2700m左右的矿化深度,安家营子矿区地表以下的探矿空间仍大于1000m。由于矿脉已经部分被剥蚀,区域上的勘探工作应注意在相邻裂谷盆地中找寻砂金矿床。

金矿床 成矿规律 隆升机制 剥蚀量

付乐兵 魏俊浩 谭俊 李艳军 张道涵 陈加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15-16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