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中生代陆内活化成矿机制
中国东南部的赣南、湘东南、湘南、粤北、桂东北是全球罕见的世界级多金属成矿带—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区内有色、贵金属成矿事件集中于中生代,明显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密切相关.大量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证实南岭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三期,各期的岩浆岩具有明显差异。印支期为地洼初动期,研究区地幔蠕动、热能聚集开始增强,受邻区热能膨胀挤压影响,地幔物质上隆,受其烘烤加热,原富含钨、锡等成矿物质的加里东基底岩石开始部分熔融,并沿构造薄弱带侵位,形成印支期壳源重熔型花岗岩体,在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中沉淀形成印支期矽卡岩型钨锡矿床,或是在构造破碎带中沿裂隙充填交代形成钨-锡石英脉矿床。燕山早期,地幔蠕动、热能聚集强度达到顶峰,岩石圈高度膨胀,壳慢相互作用最为活跃,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岩体中或其与围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形成燕山期矽卡岩型钨锡矿床,在部分因岩浆的冲击力以及岩体冷凝过程的引张力引起爆破的破碎带中形成钨锡石英脉矿床,在含硫化物的地层中形成锡石硫化物矿床。及至燕山晚期,因前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地幔蠕动和热能聚集强度显著降低,岩石圈转向全而拉张,壳幔相互作用强度显著降低,岩浆活动强度显著降低,研究区地块开始冷却,动力学环境转为收缩引张。这一时期少量壳幔混合岩浆继续上侵,到较浅部位形成高钾钙碱性岩花岗闪长质小岩体,随着岩体的分异演化和冷凝,其周围形成白垩纪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同时,岩浆事件带来的热和构造活动促进了临近盆地中流体活化,在循环运移中混入其他来源的流体萃取地层中的金银等成矿物质,形成广泛分布的微细脉浸染型金银矿床。
有色金属矿 成矿规律 岩浆活动 地质构造
黄超文 张术根
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8-18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