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台银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江绍断裂以东的浙江东部地区位于中国大陆板块的东南缘,属于东南沿海成矿带。区内发育有一系列与中生代火山岩有关的铜、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矿床(点)。区内构造有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二类,银坑矿区已发现的矿(化)体均分布于北西向、近南北向及近东西向断裂中,多呈脉状、透镜状展布,并在断裂带及周边形成三组矿化蚀变带。根据银坑矿床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穿插关系,矿区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可分为绿泥石—黄铁矿—石英阶段;闪锌矿—黄铜矿—石英阶段;方铅矿—闪锌矿—富含银矿物—石英阶段;细脉状石英—方解石阶段四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前的流体性质属于中—高温、低密度流体。成矿阶段流体可能为不均匀流体。成矿后的流体已演化为中—低温性质流体。在成矿期,形成含铅锌的石英的流体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铅锌发生沉淀的主要机制。
有色金属矿 地质构造 成矿作用
杜理科 黄诚 欧阳荷根 陆静远 吴鹏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北仑分局,浙江 宁波 315000;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浙江 宁波 315000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中国地质科学院 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浙江 宁波 31500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9-20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