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岩石圈减薄的Cu-Mo成矿作用--以鲁西王家庄矿床为例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特别是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岩石圈减薄,km,该过程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同时也导致了强烈的成矿作用。王家庄Cu-Mo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鲁西地块邹平火山岩盆地,其具有两种矿化类型,一种以伟晶状产出,另一种为细脉浸染状,前者以颗粒粗大、晶形良好的石英+钾长石+黑云母+辉钼矿+含Cu硫化物(如黄铜矿、斑铜矿、砷黝铜矿)矿物组合为特征。围岩蚀变发育,主要包括钾化、钾硅化、硅化、绢英岩化等,其中钾硅化与矿体关系最为密切。Re-Os同位素定年表明其矿化时间为128.1±1.9Ma,接近赋矿围岩石英二长岩的侵位年龄128.8±1.0Ma,同时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峰期时间一致。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包裹体共存的现象普遍,并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这暗示成矿过程中流体可能发生了不混溶作用。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负值,并具有从早期钾化阶段(-7.22‰~-5.05‰)到晚期矿化阶段(-3.61‰~-1.40‰)不断升高的趋势,可能指示了成矿流体不断被还原的过程,该过程也是成矿物质沉淀、硫酸盐在矿区缺乏的重要控制因素。

铜钼矿 成矿作用 岩石圈减薄现象 温度

蓝廷广

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81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27-28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