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枞盆地大倪庄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大倪庄矿床是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近年来新发现的小型规模的铜矿床,位于庐枞火山-构造洼地中心矾母山地区,巴家滩岩体西侧,向西距罗河铁矿2.5km。是庐枞盆地内部发现的新的铜矿化类型。矿区主要出露砖桥组(K1z)、双庙组(K1s)、浮山组(K1f)火山岩地层,局部分布第四系地层(Q)。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有北西向、南北向、北北东向三组,其中矿区北西向断裂最为发育,断层走向NW310°-330°倾向南西,倾角50°-70°。铜矿化多沿北西向断裂呈带状分布。大倪庄铜矿化体在平面上呈长条形,矿体在沿纵向延展大于横向,分为上下二个矿(化)体。Ⅰ号矿(化)体产于双庙组火山岩及正长斑岩岩体与火山岩的接触带中,铜矿体呈透镜状,倾向SE,倾角20°-25°。Ⅱ号矿(化)体位于Ⅰ号矿化体下部,产于双庙组火山岩地层中,铜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倾向SE,倾角20°-25°。庐枞盆地内矿床的分布还与火山机构的空间位置有密切关系。火山机构及其周围具有形成斑岩型铜矿的构造条件。今后应加强对这类地区的找矿勘查力度。
铜矿床 地质特征 找矿模式
王继强 袁峰 尚世贵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安徽省地矿局327地质队,安徽 合肥 23000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64-65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