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福建省政和县东际金(银)矿床硫、铅同位素和黄铁矿成分标型研究

东际金(银)矿床是闽北地区罕见的中型以上金矿床,其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东缘,政和-大埔深断裂北端东侧,东坑火山盆地西缘,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型。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少量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其中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是本次工作主要研究对象。硫、铅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东际金(银)矿床的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较宽(-6‰~-0.7‰),说明硫源具有多样性,但其平均值为-2.94‰,总体表现出深源硫或岩浆来源。在东际金(银)矿床黄铁矿Fe/(S+As)值在0.851~0.867,平均值为0.858,成矿深度表现出中深成特征,与邻区锦屏金矿床相似(约1.5km,冯志文等,1991),Co/Ni值大多>5,表明成矿热液主要为火山热液。因此,东际金(银)矿床是一个形成于中深环境,火山热液主导成矿的矿床,且深度变化可能是金矿成矿机制之一。东南沿海大陆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大多集中于早白垩世晚期或者晚白垩世早期,通过选取东际金(银)矿床角砾状矿石中的流纹斑岩角砾和穿插矿体的二长花岗斑岩脉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可间接约束成矿年龄为早白垩世,与东南沿海地区主要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大致相当,正处于大陆地壳伸展减薄阶段,区域壳幔作用强烈,十分有利于金矿床的形成。

金矿床 成矿规律 硫元素 铅元素 同位素示踪 黄铁矿

肖凡 班宜忠

中国地质调查局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6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77-78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