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闽交界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及其地质特征
浙闽交界地区大面积出露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地层,可分为上下两套火山岩系。浙东南地区,侏罗系火山岩仅出露下侏罗统毛弄组,中、上侏罗统缺失。毛弄组为一套含煤地层,下部为灰绿色英安质玻屑凝灰岩夹砂岩和煤层,属于火山喷发相与山间湖沼相沉积,不整合伏于磨石山群之下。白垩系磨石山群的分布方面,大爽组下部以河流相沉积岩为主,上部以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以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及玻屑凝灰岩为主,夹中-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闽北地区,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为漳平组。漳平组零星出露于浦城、龙泉、景宁一带,属山间内陆河湖相碎屑沉积,局部夹有酸性火山碎屑岩。白垩系火山岩地层为长林组、南园组、小溪组和石帽山群。上白垩统石牛山组,其下段为紫红色凝灰质沉积岩,上段为紫灰色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夹流纹岩,主要分布与闽东永泰—德化一带的石牛山破火山、闽侯五虎山破火山等地,本区未见及。
火山岩 分布规律 地质特征
邢新龙 刘才伟 吕峰明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82-82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