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田岭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本文从钨矿岩体、矿体和围岩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分析新田岭钨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同时为新田岭矿区的矿床成因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本次研究在矿区及外围共采取了4件围岩、5件矿体和7件岩浆岩等共计16件样品,其中岩浆岩样品均采自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同一岩体,均为未蚀变花岗岩,产于不同岩相带,灰岩样品为石磴子组灰岩,矿石样品分为两种,石英脉型钨矿和矽卡岩型钨矿。从该地区未蚀变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可知,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的左翼较陡,右翼较平缓,且具有不深的Eu谷,这与国内S型花岗岩的特征相似。以Nb/Ta和Zr/Hf作为指示壳-幔体系地球化学作用的指标,表明该地区花岗岩可能来源于与幔源底侵作用有关的地壳重熔花岗岩,地幔岩浆上侵主要为地壳重熔提供了热能。由花岗岩、围岩和矿体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可知,矿体配分模式图位于未蚀变灰岩和未蚀变花岗岩之间,同时,矿体重稀土元素曲线相比灰岩更加平坦,与花岗岩重稀土元素曲线基本一致,这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同时灰岩亦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钨矿床 成矿规律 地球化学特征 花岗岩
杨梧 戴塔根
中南大学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92-93
2015-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